音樂作詞人方文山"共生SYMBIOSIS"於東京中央沐春堂外開展


新網記者陳昱吟台北特稿
2023/4/28 下午 06:49:36 / 文化藝術

 音樂作詞人方文山寫下無數詞作,今(28)日出席藝術品展覽活動,分享幫歌手「周董」周杰倫寫歌詞比藝術創作還困難,藝術創作能主觀,但寫歌詞要和周杰倫討論,未來希望能編導戲劇創作。

音樂作詞人方文山以藝術家身份參加「共生SYMBIOSIS」特展。(陳昱吟攝影)
 方文山以藝術家身份參加「共生SYMBIOSIS」特展,展出逾30件作品,而他的創作也都和周杰倫歌曲有關,聊起幫周杰倫寫歌,還是創作藝術比較難,方文山回應該是幫周杰倫寫歌,「他會跟我講故事,我用文字還原,我的創作一定都是按照主觀去走。」

 「共生SYMBIOSIS」特展開幕由台灣藝術家「方道文山流」創辦人方文山代表出席,這是方文山創作藝術今年參展的第一場盛會,他拿出「蒸汽龐克風」、「龐克貓潮流公仔」、「歌詞裝置藝術」3大系列作品供30件參展,還設置了「龐克貓霓虹燈打卡牆」讓觀展人可以隨意打卡。他解說展品特色:《蒸氣龐克風之父己方鼎》–透過蒸汽龐克的機械結構打造新視野,兩種截然不同的文明間彼此碰撞,在垂直縱向的歷史長河裡,尋求水準横向的邂逅與交錯;《東風破工尺譜-陶書)-陶書的琴譜字對應《東風破》裡副歌旋律,反差結合流行音樂以外的視覺感受;《紅顏如霜潮流公仔》–周杰倫X方文山聯名款,從內而外表達創作者應同時具備熱情與冷靜兩種人格特質;《之外有千里》蒸氣龐克藝術則暗藏玄機,在滿佈機械零件與管路結構的大樓牆面著上黄金色調,水平位置時見到的只是理解的一個面向,但爬升至一個高度或透過鏡面反觀則可見到「千里之外」字樣全貌,或稱之為真相。

方文山創作《本草綱目鳥蟲書》賦予裝飾符號性的歲月秀感創作。(陳昱吟攝影)
 「共生SYMBIOSIS」由Tokyo Chuo主辦,是《東京中央沐春堂》 2023春季首展在主場外聚焦於台日當代藝術家的展覽。此次聯展旨在展示和推廣具有獨特創意和表現力的藝術家們的作品。展覽涵蓋了各種繪畫風格和技巧,包括抽象、具象、潮流等。SYMBIOSIS(共生)意味著各種文化、觀念間的互相依賴與共存。參展的藝術家們來自不同的背景,作品體現當下景觀社會中藝術部分的多樣性,共同探討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如何實現和諧共生。

 《東京中央沐春堂》 2023春季首展已開展,「共生 SYMBIOSIS」特展網羅日本10位當代藝術家,包括青山哲士 AOYAMA TETSUJI、井上大輔 INOUE DAISUKE、井口麻未IGUCHI ASAMI、伊藤彩 ITO AYA、上野裕二郎 UENO YUJIRO、桑原正彥KUWAHARA MASAHIKO、清川漠KIYOKAWA BAKU、油野愛子 YUNOAIKO、弓指貴弘YUMISASHI TAKAHIRO、SUMA(依50音排序),及台灣4位當代藝術家方文山VINCENT FANG、吳偉丞WU WEI-CHENG、侯俊明HOU CHUN-MING、鄭在東CHENG TSAI-TUNG(依筆畫排序)。在台北文華東方酒店舉行,民眾可免費參觀。

方文山與「龐克貓潮流公仔」合影。(陳昱吟攝影)
 《東京中央沐春堂》多年來深耕生活美學、文人藝術生活,今春首拍推出4大專場「MCT現代與當代藝術、佳醸、生活風格專場」、「台灣英文雜誌社—前董事長陳嘉男先生舊藏專場」、「寶島曼波-台灣文物、詩人、書畫專場」、「一花開五葉-茶、花、香、宗教專場」,近500件拍品,於文華東方酒店藝文展演空間B1-B3展出,展期僅有3天,預展4月28至29日,拍賣4月30日。


附上收集的一些相關資料彙整

  方文山表示,西夏文字系統筆畫橫豎結構平衡,是記錄黨項族語言的文字,又稱蕃書或蕃文,目前總計共於6000餘字。 其結構多仿漢字,行體方整,但筆劃繁冗,用點、橫、豎、撇、拐、鉤等組字,多斜筆,無豎鉤。 獨體字較少,由2個字甚至34個字合成一字者居多數,領帶就是西夏文創商品。《髮如雪》–顛覆文字結構,賦予文字創新意義及視覺美感感受。鳥蟲書在春秋時期發展成為各種不同的類型,戰國時期達到鼎盛。鳥蟲書較常見於當時的南方各國,如吳、越、楚、蔡、徐、宋等。漢印中的「鳥蟲篆」則更傾向於泛指一種動物形象化的、或高度曲折變形的藝術字體,因為在鳥蟲篆玉印中,除了分明可辨的鳥的形象,還有大量的變形了的龍、蛇的形象,以及一部分分明的魚與獸的形象;而在絕大部分鳥蟲篆銅印中,漢字筆畫只經過盤曲變形,而沒有分明的動物形象。屬於篆書一類,其字型類似鳥蟲魚的形狀–鳥書常出現在青銅或鐵製兵器,越王勾踐劍上的文字是最好的例子。蟲書盛行於吳越強橫的二百年間,吳王夫差矛上的文字是最好的例子。鳥蟲書相當依賴於篆書的圓轉筆畫,而無法以筆畫方直的隸書為基礎,因此鳥蟲書隨著篆書一同沒落了。方文山表示,高仿昆蟲易取得,故而《本草綱目鳥蟲書》賦予裝飾符號性的歲月秀感創作,不易書寫。

  唐以前的古琴譜為文字譜,將指法名稱和序、徽位結合為文字寫成。然而文字譜十分繁複、使用不便,相傳曹柔將文字譜指法、術語中有特點的部分簡化、組合,發展為減字譜。古琴譜是用來收錄古琴曲樂譜的書籍,到1960年代為止,查阜西已發現超過130部琴譜曾經出版,包含超過3360首琴曲,其中有很多在明朝前失傳。右手「繁聲」指法得到分化,左手指法也獲得了發展,以與聲韻相配。之後減字譜進一步成熟,單聲指法取代了「繁聲」指法,術語也逐漸規範,至南宋時,減字譜已經基本定型。清代《大還閣琴譜》則開始採用了徽分記譜法,相鄰的徽之間分為十等分,按音位標註為「幾徽幾分」,與之前減字譜記載的相對位置相比,使得音位準確度更為提高。方文山表示,「歌詞裝置藝術」,左手指法右手的彈,旁邊記錄著古琴的徽位。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3泰國文化節"限定二天 逾30家攤位進駐信義香堤大道

補足長照2.0缺口 家總合庫推彈性喘息與實務指導員2項加值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