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與林章湖 舊圖式的轉化

 

 20230501陳昱吟彙整

  徐悲鴻,原名徐壽康,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兼擅油畫及水墨畫。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者,與顏文樑、林風眠和劉海粟並稱「四大校長」,1917年日本留學學習美術。1919年赴法國留學,1923年入巴黎國立美術學校,學習油畫、素描,並遊歷西歐諸國觀摹研究西方美術。1927年回國,先後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29年移居南京,於國立中央大學任教。1933年起在世界各地舉辦中國美術展覽和個人畫展。此後重返南京,擔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兼系主任。1946年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1950年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曾任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

  徐悲鴻是油畫「民族化」的重要推動者,也是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人,他主張熔國畫的筆墨韻味和西畫技法於一爐,倡導對造型結構和光線色彩有著精準的把握,並且強調作品精神內涵。他以繪畫技術和「改良傳統中國畫」的藝術觀點在近現代美術畫壇中獨樹一幟,對中國近現代美術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在繪畫創作上,他提倡「盡精微,致廣大」,對中國畫提倡「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擅長油畫中國畫,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寫實,傳達神情。作品《愚公移山》等寓有進步思想的歷史畫,所畫花鳥、風景、走獸,簡練明快,富有生氣,尤以畫馬馳譽中外,畫能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

 

  藝術家林章湖1955 生於台灣台北土城,家學淵源、自幼臨摹張大千、唐伯虎等大家名作、青年時代進入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所求學、畢業後於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任教、退休後更前往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攻讀博士畢業,創作至今五十餘載。將研究與實踐視為一體,積極地銜接藝術性和時代性。林章湖論證對於歷史的認知可以做為美學理念的依據。而「傳統的內在精神」與「創新的外在形式」應是互為表裡的關係。好的藝術品,要能夠在深化的傳統精神上,體現雋永的內涵。且在廣化的創新形式上,能夠表達新穎、具突破性的視覺經驗。林章湖藉由多重標準來要求自身的創作,讓作品呈現出嚴謹而凡樸歸真的氣質,也同時將胸懷中的個人特質,自然而然地轉換成了視覺風格。作品《十年磨劍》構圖寓意深遠。大面積的「壺圖」是林章湖「糊塗系列」的意象,半抽象的結構跨越了傳統水墨的慣性,提出了一種新的可能。而一柄古劍直貫在畫面之上,不僅在視覺上強而有力,也象徵著一劍斬開渾沌、不再糊裡糊塗的態度。在這件作品中,一方面作出了傳統水墨的解構與反思,也借用當中的意象時刻自我砥礪。作品《伏虎調心》,畫中的虔誠的僧侶,象徵著林章湖求教學習的態度。栩栩如生的伏虎,如同恩師林玉山留給時代的形象,偉岸而自然。構圖鋪陳耐人尋味,將其對恩師的感懷,含蓄而深切地表露出來。細觀作品,形式簡明,濃淡有致的筆法讓觀者感受到清風徐來的禪意韻味。筆墨間,敘述了林章湖身負教育之恩、也成為一位師者,繼往開來的悠遠使命感。題材在主觀式的表徵之下,將其造形、色彩,重新予以解構,組成新的「形式」,意在傳達個人對於世界的內心透視與意涵。畫中鷺鷥形象取自恩師林玉山的作品,輪廓清晰卻又相互通透,也是將舊有的祥瑞圖式結合前輩母題,蘊含深意的有趣轉化。

 

兩位創作者在創新表現上,林章湖教授表示,徐悲鴻在花鳥方面因西方的寫實影響,從寫生到創作八喜圖”,此作構圖以清曠秋冬季節裡樹葉的變化,畫面布局的疏密,水墨濃淡自然,將西畫對生物結構、空間合理性的重視,與傳統筆墨搭配在一起,透過氣韻靈動栩栩如生具傳統的祥瑞意涵的八隻喜鵲棲於金黃色的葉片間的活潑寫生姿態影像。

 

  九在中國被認為是一個至陽的虛數、極數,常表示最多、無數的意思,九與漢字「久」同音,因此九被當成是代表長久的數字。白鷺象徵著高貴與純潔長壽、幸福的象徵。白鷺在向上奮力振翅,寓意著進取、努力和飛躍期待和平的意思。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林章湖的〈九鷺(祿)圖〉則描繪九隻鷺鷥,取「祿」的諧音,同樣具有濃厚的祝福意味。

徐悲鴻以樹葉變黃呈現秋天自然生態寫生表現,林章湖以白鷺鷥的白露透過四行配五行紀錄秋的到來,利用礬水作法在白鷺鷥的羽毛的潔白造型高貴。背後背景起源於林玉山老師花鳥走獸的基礎,不同寫生筆墨畫法主題性獨創性,兩位也利用中國極具祥瑞深遠意涵的鳥類不同姿態畫風呈現。徐悲鴻八喜圖為寫生創作,九鷺圖以寫生為基礎又不是那麼寫實有意涵具獨創鮮豔秀敏感的襯托象徵呈現。



八喜圖
                                                                 九鷺(祿)圖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3泰國文化節"限定二天 逾30家攤位進駐信義香堤大道